
王曉君醫師淺談中醫治療肝病心得
王曉君醫師說一個好的醫生,既是一個完全的醫學工作者,也是半個社會工作者,半個心理工作者。
王曉君醫師說一個好的醫生,既是一個完全的醫學工作者,也是半個社會工作者,半個心理工作者。醫生的工作要以人為中心,工作方式要更具人性化,要從整體上把握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態,調整患者機體與外界的平衡,達到人與自然及社會的協調統一,F在的醫學模式已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會醫學模式轉變。我們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只有從中醫的整體觀念關注生命,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醫學模式轉變,從而達到人體內部及其和社會、自然界協調統一的目的。

王曉君主任問診病人
而中醫區別于西醫的重要特點就是“整體觀念”,它來源于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是用宏觀思辨的模式來進行醫療活動的。它是把“天、地、人”統一起來進行分析認識,是對人體生命現象以及相關事務的全面認知,是對人的生物性以及社會性的全面把握。它強調人的社會背景、人文環境、生存狀態以及精神心理和人體生命質量的協調性和統一性,是從哲學的高度來研究人和人體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發展規律的。
傳統的中醫中藥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臨床實踐證實無論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還是在養生上,都是確鑿有效可行的。中醫對疾病的治療宏觀全面,它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與現代西方醫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是有很大差異的。

長沙同源堂
王曉君醫師認為,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有二:內因為正氣虛損,是疾病發生的本質,外因為濕熱疫毒入侵,是發病的重要條件;其病機錯綜復雜,首先由于濕熱疫毒之邪所獨具有的致病特點,如濕性重著,纏綿難愈以及急性肝炎的失治、誤治,患病日久正氣的耗傷,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等諸多因素,均使得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向慢性化發展。濕熱疫毒伏于血分,血瘀痰結,氣陰兩虛是乙型肝炎發展肝硬化的主要病機,濕熱疫毒蘊于血分,彌漫三焦,可以出現慢性重型肝炎,濕熱疫毒,痰淤閉阻,局部陰陽離絕是肝癌形成的內部機制。而在整個疾病的發展過程中正氣虧虛貫穿始終。病變臟腑涉及肝脾腎三臟。急性期—濕熱疫毒為主,慢性期—氣血失調為主,晚期—正氣虧損為主。

同源堂的醫務工作者
王曉君醫師中藥治肝病的優勢何在
《淮南子》中有句名言:“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圣人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治未病”是中醫學重要的防治思想。
這里的“治”,并不單純指醫療,還含有管理、整理、治理、研究等內容。“治未病”,就是預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它的含義可以理解為三個層面:“未病先防”“防微杜漸”“既病防變”。這就要求人們在平時就要防病,有了小病就要注意阻止其釀成大患,在病變來臨之際要防止其進一步惡化,這樣才能掌握健康的主動權。
王醫師的中藥對肝病病毒變異的干預作用研究中,正是秉承了“既病防變”的理念,以不變,應萬變。
我們知道,病毒總是在不斷變異的,尤其是在藥物的作用下,它們的反抗精神更強。人類可以上天、入地,但普普通通的感冒,卻一直困擾著我們,就是百變病毒惹得禍。
王曉君中藥治療的多靶點作用的特點,可以減少病毒變異的可能,同時,中藥對自身免疫力的調節,有助于提高患者體質,防止病情加重。
目前,王曉君醫師的中醫中藥療效在肝病治療中頗具優勢。深受患者的信賴,而王曉君醫師的中醫中藥的治療以復方為主,復方之中兼顧到“解毒、退黃、降酶、保肝、抗纖維化”等多種功效,同時能達到減輕或控制肝炎、延緩纖維化、消除臨床癥狀、增強體質的多種目的。